“首位责任”引领发展,“东坡精神”荣获佳绩———东坡区参赛选手在首届“四川工匠杯”技能竞赛上获得1金5铜优异成绩

责任编辑:区人社局 文章来源:区人社局 发布日期:2017-11-17 点 击 量:

2017年11月16日,由四川省人社厅等7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省首届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市圆满落幕。东坡区参赛选手表现抢眼,在大赛八个项目中获得金奖1个、铜奖5个,为我市取得全省第三优异成绩、荣获四川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全省仅4个市州获奖)提供了坚实的首位支撑,生动地呈现了近年来东坡区狠抓人才强区、产业兴区、文化扬区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坚持人才强区,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此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区参赛选手为9人,占全市参赛人员总数56.3%;获奖人员6人,占全市获奖人员总数75%,均为全市首位,有力地展现了我区日益壮大的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服务留人心、以政策促发展,着力打造人才洼地,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突出政策引领,完善了《眉山市东坡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原则,为具有特殊专长、特殊才能、特殊技艺的急需人才献上丰厚的“政策红利”,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东坡、建设东坡。突出服务主旨,坚持开展 “十佳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播爱岗敬业“正能量”,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立足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精心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15次,培训自主创业人员300余人;指导8所培训学校抓实技能培训,培训青年劳动者700余人、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20人;审核各类培训补贴资料约800份,落实培训补贴资金67.3万元。突出平台推动,抓好产学研联盟建设,促成四川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等高校与我区22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眉山车辆厂、吉香居、千禾味业、中明环保4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狠抓创业创新推广扩面,建成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8个,新增大学生创业500人;吸引23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及企业家返乡创业;引进“高精尖缺”各类优秀人才87名。

二、坚持产业兴区,奠定领先发展坚实基础

此次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涉及茶艺、养老护理、中式烹饪、数控车工、钳工、电子商务等八大领域,较为完整的涵盖了三次产业,我区参赛选手均来自全区各大企业、高校,有力地折射出我区产业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区紧紧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聚焦“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持续推动“东坡制造”向“东坡创造”、“东坡产品”向“东坡品牌”、“东坡速度”向“东坡质量”转变。泡菜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产值145.59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65%以上。连续九年成功举办中国泡菜博览会,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2”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成功引进伊藤洋华堂、沃尔玛、万达国际等世界500强,聚力打造九巷十坊等10条特色街区和五大专业市场,建成电子商务三区一中心,进一步激发中心城区商机与活力。

三、坚持文化扬区,谱写锐意进取崭新篇章

在此次职业技能大赛东坡文化主题展示环节中,我区展演了饮斋泥塑、匾联木刻、川剧艺术等民间技艺与非遗项目,展示了东坡味道系列产品,制作播放了反映工匠精神、东坡文化的宣传影片,获得了各地来宾高度赞誉,东坡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区立足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努力通过有形载体和有效传播,使东坡文化更加具现化、生动化,将厚植千年的三苏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提升战略定位,面向“十三五”,我区明确提出要传承好、发扬好东坡精神,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当“以民为本、务实笃行、敢为人先、崇廉尚洁”东坡精神传承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本土化、实效化。深挖文化内涵,主动扛起挖掘弘扬东坡文化大旗,今年以来,我区面向全球征集东坡精神推广标语,引发东坡文化“全球思考”;召集“苏学”专家学者先后召开三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东坡精神研究报告10余份;配合市委宣传部积极筹备东坡文化节学术高峰论坛,已收集各类论文100余份;鼓励民间组织深入研究东坡文化,推动东坡精神融合群众智慧。提升体验实效,以“做精一个博物馆,举办一个研讨会,打造一部舞台剧,拍摄一部电视剧,筹办一所东坡文学院,承办一台晚会,打造一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为实践抓手,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优势,助推文化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形成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东坡文化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