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东坡新闻 > 镇街动态 > 正文

从“城市病”到“活力源”:党建“落笔” 绘就长安路夜市治理新画卷

责任编辑:东坡区通惠街道  文章来源:东坡区通惠街道   发布日期:2025-09-10  点击:

傍晚时分,每当城市的主干道逐渐被归家的车流填满,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一隅的通惠街道办事处长安北路,却正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华灯初上,数百个摊位在划定区域内有序支起,卤味的浓香、炒货的焦香、生煎包的热气交织升腾,与市民的欢声笑语汇成一股抚慰人心的城市烟火。

很难想象,这个如今秩序井然、充满活力的“民生旺铺”,曾因占道经营、纠纷频发、卫生堪忧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这场从“散乱差”到“民生旺”的华丽蝶变,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整治,而是当地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城管、交警、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探索出一条“社区召集、企业运营、多方监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过去时:直面“堵点”,求解治理之痛

长安路夜市的雏形,颇具偶然性。多年前,因城市主干道裴城路封闭施工,十几户以卖水果、小商品为生计的商贩,自发聚集在裴城桥附近的人行道上临时摆摊。通车后,出于便民和人性化考量的初衷,城管部门引导他们迁移至车流量较小的长安北路一处闲置路段。

然而,这片“无心插柳”的区域,在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催化下,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随着摊贩增至数百户,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摊位分配“亲疏有别”,少数人趁机乱收费;垃圾遍地,卫生保洁形同虚设;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引发居民持续投诉;食品安全隐患丛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那时候,我们城管队员光是调解摊位纠纷、疏导交通就要忙到半夜,居民关于噪音、卫生的投诉电话更是接连不断。”曾负责该片区的城管队员至今记忆犹新。城管人员协助市民规范停放车辆。

“不敢买路边的卤味小吃,担心卫生没保障,带孩子散步都得绕着走。”家住附近的李女士也曾怨声载道。

“九龙治水”却难以形成合力,“管”与“放”的矛盾凸显。城管、交警、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部门虽频繁介入,但单一执法往往治标不治本。一个共识逐渐形成: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合力,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困局。

蜕变时:党建“破题”,探索破局之方

面对这一棘手的“城市病”,东坡区通惠街道党工委主动扛起责任,发挥“主心骨”和“黏合剂”的作用,牵头召开由城管、交警、市场监管及商贩代表共同参与的专题协调会。经过反复研讨和思想碰撞,一套创新的“组合拳”方案最终敲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专业的物业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规范化运营管理,各职能部门则从“运动员”转为“裁判员”,各司其职、协同监管。

2020年7月,以长安路夜市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眉山安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从制度层面为夜市治理提供了合法的市场主体支撑。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之路从不平坦。公司成立之初,便面临着无资金、无经验、无专职人员的“三无”窘境:公司账户余额为零;为赢得商贩信任,管理团队决定前两个月不收取任何费用;公开招聘管理人员时,因薪资偏低而无人问津。

危急时刻,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彰显。社区党组织一声号令,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主动“补位”,利用下班时间义务承担起夜市的管理工作。他们每天下午5点20分准时到岗,一边和公安民警一同维护夜市秩序,一边配合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为数百名商贩逐一登记信息、核查健康证。公安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巡逻。

“那段时间是最难的,但也是最暖的。”长安路社区党委书记龙玉成感慨道,“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一起,既要规范摊位摆放,劝导商贩遵守规则,还要帮他们办理相关手续。晚上10点收摊后,我们再跟着保洁员一起清扫垃圾,在11点前将道路恢复原样。”

为最大程度减轻商贩负担,公司制定了极低的收费标准:固定摊位每天仅收1元,临时摊位每天2元。即便400余个摊位全部摆满,日收入也仅约500元,勉强覆盖最基本的保洁开支。但正是这种党组织带头、多部门联动的无私付出和贴心服务,如春风化雨般,逐渐赢得了商贩们的理解与认可:交警部门重新规划了周边停车位,增设临时停车引导标识;市场监管局定期上门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手把手指导商贩规范进货台账;城管部门也变刚性执法为柔性引导,协助物业化解经营纠纷。夜市的经营秩序,在这股合力推动下,逐步走上正轨。

进行时:实干“落笔”,彰显蝶变之效

随着运营步入正轨,社区党组织清醒地意识到,依靠社区干部临时“补位”并非长久之计。2022年7月,在街道办的指导下,安怡物业通过收资结余,成功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物业经理及多名专职人员,组建起秩序维护、保洁清扫、摊位管理等专业队伍,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各职能部门则将监管重心下沉,形成“物业精细化运营+部门常态化监管”的双轨并行长效机制。

一系列提档升级的举措相继落地:物业公司将过去简单的一次性夜间清扫,升级为“流动保洁+定点收集”模式,确保垃圾随产随清;对整个夜市进行科学规划,重新划分出小吃区、百货区、蔬果生鲜区,避免交叉干扰;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的摊位申请、审核、轮换机制,彻底杜绝“人情摊”“关系摊”;仍然保持低收费标准,每个摊位每天收取摊位费2-5元不等。与此同时,城管部门不定期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交警加强高峰时段的交通疏导,市场监管局则坚持每月开展食品安全突击抽查,要求商贩亮证(健康证)经营,对不合格商贩责令整改,形成严密的监管闭环。夜市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抽查。

如今的长安路夜市,不仅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更成为了带动就业、蕴藏希望的民生福地。李碧奎的“李奎炒货店”,便是这场蝶变的生动缩影。15年前,他还是个推着小车、四处躲避城管的流动小贩。“那时候最怕看到穿制服的,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生意根本做不稳。”自从入驻长安路夜市后,规范、稳定的经营环境让他终于能安心扎根,凭借着货真价实和扎实的手艺,积累了大批老顾客,如今已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店铺,但他依然坚持在夜市出摊,单夜市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达到700-800元。“多亏了政府搭建的这个好平台,还有城管、市场监管局的规范引导,我才能把这个小生意一步步做起来。”李碧奎感慨道。

本地人李伟的“衢州鸭头”摊位前,更是每晚都排起长队。从事卤味生意多年的他,从2020年便扎根长安路夜市。“眉山的场镇我跑过不少,就这里管理最规范!”李伟兴奋地说,“市场监管局定期上门检查我们的食材和后厨,物业帮忙协调摊位水电,城管、交警天天在维护周边秩序,我们经营户之间再也没有了纠纷和干扰,我只需要专心把品质做好就行了。”凭借着诚信经营和好味道,他每天新鲜现做的卤味和鸭头日均销量分别达到200斤和260个。靠着这个小小的夜市摊,他不仅在眉山买了房、买了车,还雇了2名员工,间接带动了周边就业。

据统计,长安路夜市现有摊位440余个,商贩800余人,涵盖了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返乡创业者等多元群体,创造的灵活就业岗位超1000个。

此外,在长安路夜市蒸蒸日上的发展中,“慈善夜市”活动应运而生。社区党委倡议商贩们通过捐款或捐物资的形式为辖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送温暖,并发动网红摊位开通慈善直播间,将夜市烟火气转化为公益传播力。

这一倡议得到了商贩们的热烈响应。“过去我们是‘讨生活’,现在是安心‘谋发展’,能有机会‘献爱心’,我们当然愿意!”从昔日的被管理者,到如今主动回馈社会的共建者,商贩们身份与心态的转变,标志着长安路夜市的治理已经进入了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更高层次,一个温暖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长安路夜市的成功转型,正是党建引领下多部门协同治理的生动范例。如今,从这里探索出的“社区召集、企业运营、多方监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正逐步向外延伸。“让老百姓有稳定营生,让城市有温度烟火。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龙玉成的这番话,道出了长安路夜市的初心,也指明了它的未来。


上一条: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开展幼儿园秋季开学安全大检查 下一条:中共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委员会关于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关闭

蜀ICP备12002995号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234号 网站标识码:5114020004 

主办单位: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办公室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