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区委“对标百强,奋力突破”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推动成都都市圈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主要目标
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5项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家,全区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完成科技中小企业评价备案20家,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培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推荐科技成果转化备案项目8项,组织登记科技成果6个,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2500万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确保12%,力争15%。
二、重点工作
1.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高起点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加强政策需求梳理,积极对接,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争取更多政策和项目纳入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融入成德眉资科技创新同城化,多渠道对接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园区、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全方位深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广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双城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理顺体制机制、发展主导产业、聚集创新资源等方面下硬功夫。优化布局发展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东坡高新技术产业带,对接融入双城经济圈。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超2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四川省瞪羚企业实现突破,实施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品项目15个,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3.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强化指导和服务,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推荐申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2家,培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推进“东坡泡菜产业创新联盟”运行,提升东坡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强化省级“西部药谷医药产业孵化器”、“东坡区创业孵化园”的运行与管理,为全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创新平台。
4.扎实推进科技项目工作。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发挥企业、研究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按照国家、省、市项目征集指南,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5项以上,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推荐科技成果转化备案项目8项,组织登记科技成果6个,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2500万以上,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严格实行《眉山市东坡区科技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进度做好资金审核拨付、使用、管理、验收等工作。
5.强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领域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实现农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扎实实施科技扶贫计划,发挥好科技在脱贫工作中作用。组织2家农业龙头企业在乡村实施产业扶贫行动;选派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组建科技特派团,开展贫困村科技服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4000人次,培训乡土技术骨干50人。抓好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新认定市级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农业科技园区1个、专家大院1个。
6.精心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工作,通过集中培训、分类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对东坡区第一批2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对象开展培育,评选5名优秀科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7.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持续组织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帮助全民提升科学素质。
8.用心谋划“十四五”科技规划。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广泛开展调研,对“十三五”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做好与省、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
9.全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工作。抓好科技档案规范性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科技保密工作规定,确保科技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学习培训。
2.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各项行政权力,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领城“放管服”改革,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有序流动。
3.强化目标管理。瞄准工作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分解落实任务,细化工作进度,从严责任追究,加强政务公开,强化宣传,及时分析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