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野生动物救助处置攻略

责任编辑:东坡区自然资源和规划 文章来源:东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日期:2024-03-27 点 击 量:

野外野生动物救助处置攻略


一、受伤、生病死亡野生动物救助

野生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因为疾病,受伤等原因死亡,本身就是自然选择机制中的一环,经过优胜劣汰,可以使得野生动物的族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大。这些野生动物本身可能携带病原,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也不能排除一些对于人无害的病原微生物对它们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救助的过程,可能发生双方的交叉感染。即便没有病原,猛禽类的锋利的足喙也可能给救助者带来伤害。

因此,不鼓励非专业的普通人自行救助野生动物。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联系当地镇自然资源(林业)主管站所、镇派出所,或联系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前往处理。做到远离受伤、生病死亡野生动物,不捡拾、不接触、更不要食用。

二、远离双亲的野生动物幼兽(鸟)救助

春季野生动物受伤的情况多发生于幼鸟学飞出巢,幼仔离家漫步,其双亲会在附近负责照料直至孩子们独立生活。有时在人靠近幼鸟(兽)时,亲鸟(兽)可能在一侧鸣叫,或是在只是在附近观察,等待人离开。如果我们强行采取救助措施,可能增加幼鸟(兽)的死亡率,导致它们母子失散,且可能在取走幼鸟(兽)时遭到亲鸟(兽)攻击。有时候幼体处于“不能飞、不能跑”的状态,并非是其真的不能自由活动,也可能是外界因素干扰产生高度的恐惧而陷入应激的状态。如果不适当的救助反而可能使得它们处于应激状态,而这种状态常常会引起致命的生理反应,导致其死亡。遇到野外野生动物幼崽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管它,不要接近它,可以在远远的地方安静观察,视而不见、立即回避是最好的救助方式。如果已经不小心惊扰到了野生动物幼崽,必须要马上撤离,它们母子会尝试重新找到对方。重点强调:我们不要接触野生动物幼崽,不要接触它们的窝。野生动物对气味非常敏感,如果人接触了,不排除其父母回来杀死幼崽或者放弃喂养的可能。

三、受困的野生动物救助

野生动物具有群居性、排他性,如遇到人为因素干扰,为了保护自己,会对接近它的人进行攻击,因此,解救受困的野生动物应格外小心。

(一)解救受困野生动物流程。先观察野生动物是否有撕咬、踩踏、喷射毒液、抓挠、顶撞等攻击行为。如果被困野生动物攻击性小,非猛禽猛兽,在救助时要做好自身防护,身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严防啄伤抓伤,避免因与之接触带来病原感染和直接身体伤害的风险。如果是攻击性比较大的野生动物,应该联系当地镇自然资源(林业)主管站所、镇派出所,或联系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二)野生幼鸟救助流程。遇到落巢的幼鸟,切记鸟妈妈是最清楚怎么照顾幼鸟的,不要着急带走,先确认幼鸟是否有伤病,如果没有,应将小鸟放在发现地附近,然后躲在隐蔽的地方观察。如果长时间未发现亲鸟靠近或幼鸟遇到危险,才需要我们的帮助。救助时注意以下事项:1.如果发现流血的小鸟,应使用干净的棉签或面巾等按在伤口位置,第一时间帮助止血;2.运送小鸟时,应选择大小合适、透气的纸箱,并在纸箱里铺上柔软的材料。切记不可用鸟笼,以免引起应激反应,造成对幼鸟的二次伤害;3.补充水分。鸟类新陈代谢快,要及时使用滴管或其他工具,将水滴滴在小鸟嘴角给它补充水分。

四、已经死亡的野生动物处置

在野外一般而言,死亡的野生动物尸体通常是其它动物的食物来源,如果不区分情况盲目地对其进行收集清理,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果死亡的野生动物靠近居民聚居区或者饮用水原地,小型的鸟兽,可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将动物尸体用可降解材料包裹好带离发现地,在林区挖深坑、撒上石灰粉进行消毒后掩埋,操作人员在处置结束后要及时对自身进行清洁消毒;大型的动物可联系当地镇自然资源(林业)主管站所、镇派出所,或联系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判断处置。


眉山市东坡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