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五个必须”——中国残联研究室

责任编辑:东坡区残联 文章来源:东坡区残联 发布日期:2019-04-29 点 击 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始终把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处处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撑腰鼓劲,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鼓励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实现人生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多次在公开场合以讲话、贺信、批示等方式,对促进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以及怎样做好残疾人工作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2018年9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同志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词,以“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为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关键维度。

一、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尊严和价值,肯定残疾人的地位与作用,并把它们放到第一位予以强调,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所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国残疾人事业从40年前兴起到后来不断发展,始终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推动全社会正确认识残疾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价值理念的重要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残疾人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而且强调残疾人的主体性和能力发展,对于改变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二、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坚守弱有所扶的原则立场

弱有所扶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对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作为保障民生、扶持弱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弱”更多地指由于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而导致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缺失。弱有所扶的“扶”,重点是扶持、扶助,即通过采取各种辅助性、支持性的手段,使残疾人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自立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扶残助弱已经从社会倡导转向制度建设。新时代我们还要继续坚守“弱有所扶”的立场,加大对困难残疾人的帮扶力度,体现对弱中之弱、短板中之短板的特殊支持。

三、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完成决胜小康的关键任务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目标,“打赢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是核心任务。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让最贫困的农村残疾人脱贫,困难聚焦在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这块短板上,其中包括重度残疾人托养和残疾人康复、辅具、无障碍等服务。需要加强农村残疾人健康促进、康复服务、托养照料、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无障碍环境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解决因残致贫的问题。

四、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总任务。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根本使命。我们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部署下,认真分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残疾人事业上的突出表现,整体谋划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描绘好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设计好残疾人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路径,安排好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制度,确保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步开启、同步前进。

五、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责任

残疾人事业不断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纳入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国家实施了7个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设置残疾人服务专章,进一步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纳入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残疾人事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增添了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创造了有利环境,全面从严治党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应当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残联组织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建立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全社会要携手残疾人共同走向美好未来,加强残疾人事业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健全全领域的社会动员机制,搭建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形成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各级残联要推进自身改革,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真正成为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