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站整合 > 魅力东坡


登高享“阳光” 同城共逐梦——通惠小学着力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纪实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文章来源:系统导入 发布日期:2015-11-18 点 击 量:

通惠小学地处中心城区功能薄弱区,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面对这一特殊校情,通惠小学坚持以服务流动儿童为办学第一要务,以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倾心为流动儿童营造宜学、善学、优学的精神家园,走出了一条特殊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通惠小学立足“阳光教育,优质服务,建特色名校”的定位,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全力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已成为中心城区优质名校。2013—2014年,学校获全区量化目标考核一等奖,被评为“全国课改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先进单位”。

适应流动儿童教育需

教学硬件向优质看齐

近年来,中心城区大量农民工进城,外地经商务工人员的到来,带来大量流动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区委、区政府领导牵挂于心,建一所适宜流动儿童特点的好学校成为共识,通惠小学由此承担了这项特殊的使命。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向学校倾斜,学校也通过整合资源,开启了快速巨变历程。区教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在对学校规划和发展思路提出要求的同时,与学校班子共同细化工作目标,将变面貌、强基础、建名校三步战略逐一落实到位。

为提升建设管理、资源配置水平,在很多学校还在属地管理时,通惠小学就被纳入区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在建设投入上按城区优质学校标准倾斜,短短三年时间在学校建设、校园美化、设施配套方面一年上一个台阶,目前与城区学校处在同一水平。

2012年通惠小学建成新教学楼,维修改造了启智楼,建成标准化学生食堂,改造学校地下排污管网,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建成塑胶操场和200米环形跑道。2014年改造学校校门,完成第一期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建设整体再上台阶。

与此同时,通惠小学设施设备也不断完善。体育、音乐、美术设备的配置,丰富了流动儿童的课余生活;多功能阶梯教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设备不断配套,开阔了流动儿童的眼界,也培育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学校任教的美术老师夏艳丽说,近年来学校硬件变化翻天覆地,软件环境大大提升,现在除常规课目教学外、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舞蹈、艺术、乒乓球、篮球、棋类等特色课程也相继开设,看到流动儿童有了与城里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感到非常高兴。

在校园内,随便与孩子们互动一下,“喜不喜欢学校?”“喜欢!”“校园美不美?”“美!”孩子们都一脸灿烂。

让阳光照亮流动儿童心田

塑造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

流动儿童由于家庭因素和来自的地域不同,学习上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如何帮助他们最短时间凝聚自信,走上阳光的人生历程,一直是教育界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通惠小学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形成了“阳光教育”模式,用阳光不断驱散流动儿童成长的阴霾。

“让阳光常在,与快乐同行”是通惠小学一贯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将理想信念教育融进快乐,将教学活动融进快乐,将行为艺术融进快乐,将课外活动融进快乐,让流动儿童在阳光的环境中享受快乐。学校主导的阳光教育课题研究通过实例研究、活动研讨、总结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不断深化,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按照“阳光教育”理念,阳光课堂是最核心一环,开放的教学模式让流动儿童愉快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有谁愿意说说你的看法?”“还有同学补充吗?”“你这样理解是怎么想的?”这是语文老师覃咏梅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她对阳光课堂领悟最深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想像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自觉成长。她说“流动儿童来自不同地方,经历的不同,对事物理解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就有了更活跃的氛围,恰好弥补了城里孩子驱同性的不足。”覃咏梅的创新课堂让她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在所属教育共同体中独占鳌头。

英语老师胡欣刚用快乐课堂打开流动儿童的心扉,让孩子们乐于用英语交流。“同学们,自信地说出来,英语也有美感”。她的课堂充满快乐。

五二班龚竹同学是一个随父母流动来眉山的孩子,她说“我最爱学校的阳光艺术节,特别是参加经典诵读让我相信我很棒。”

伴随“阳光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老师自学钻研业务蔚然成风,不少老师表示,没有创新课堂就活不起来,为流动儿童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看到去年以来数百名流动儿童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的奖状挂满整栋教学楼,教学名师陈妍桃说“我们同样收获了快乐。”

在“阳光教育”引领下,通惠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巩固率、家长认可度、社会美誉度均节节攀升。优异的教学成果让学校成为全区名校。曾经对学校有所疑虑的家长在与学校经历一段互动后,都对学校赞誉有加。三年级戴侥同学一年级时随母亲从乐山到眉山,先后三次参加全省艺术人才大赛并获一次一等奖,参加全区故事大王比赛获优秀奖,看到女儿在通惠小学健康成长,母亲欣慰地说:“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这所学校很务实的教学和老师体贴入微的服务值得信赖。”

因材施教因人施爱

特别的关爱给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都是特殊的群体,需要特别的关爱。“不仅要因人施教,还要因人施爱,流动儿童的教育要更系统地解决。”为做好流动儿童的关爱工作,通惠小学上下都在不懈地探索。

2010年学校承担省级课题《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及对策研究》,2012年结题,形成了一整套科研成果。

在学校管理细节上,学校一直实行无差别化身份认同,学校和老师只做不说,无形中消除流动儿童的心理障碍。新生报到、分班、教师配备、教育资源及课堂配置均保持均衡,在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给流动儿童尽可能多的帮助,培养流动儿童阳光心态。

今年招生期间,通惠小学做了精心准备,校班子成员带队到辖区各社区、幼儿园宣讲政策,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摸底,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受到流动儿童家长的欢迎。同时,学校还制作了精美宣传画册送给流动儿童,给孩子们全新的感受。对先后收集的120多条流动儿童家长建议意见,学校进行了梳理归类,在学校管理中逐一解决。

学校针对流动儿童特点,通过“阳光儿童”评选把孩子们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促进其和谐成长。组建流动儿童阳光社团,像“阳光读书班”、“阳光运动人”、“阳光舞蹈队”、“阳光科技俱乐部”等,让流动儿童课余生活更加精彩。

为解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设置了“知心姐姐”咨询信箱,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咨询团队分头解答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去年以来就沟通流动儿童60多人次,既尊重了流动儿童人格,又解了流动儿童的心结。不少原来害怕被城里同学瞧不起的流动儿童,经过疏导,充满了自信。身患白血病的周思雨同学在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的关怀下,顽强与病魔搏斗,恢复健康后,她自信地站在全校师生大会讲台上告诉大家:“只要勇敢就能战胜困难。”

为与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做好流动儿童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还积极探索阳光化家校合作模式。班主任老师与流动儿童通过QQ群、电话联络等方式交流情况,以利因人施爱。同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流动儿童家长与孩子们一同体验学校生活,做到无缝对接。通过系列有益活动,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感染了家长,在真诚沟通中育人成果斐然,家长关心学校发展的热情不断高涨。

今年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流动儿童代表周宇雁对家长们说:“感谢你们的陪伴和信任,请你们放心,我们在学校很快乐,这份快乐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温馨画面,明天我们一定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234号 网站标识码:5114020004
主办单位: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办公室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app下载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