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关心。出台“第一书记”考核激励办法,将脱贫攻坚工作实绩作为“第一书记”重要参考指标,从年终考核加分、评先选优、干部基层履历、优秀后备干部培养、干部职务晋升等方面提供优先渠道,让“第一书记”有劲干事。截止2016年底,共有12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
(2)工作支持。全覆盖组织新任“第一书记”学习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基础业务,参观考察白马镇龚村等工作先进村,同时在新老书记交接时设置3个月过渡期,新任书记承担主体责任,老书记承担配合责任并做好“传帮带”工作,对新任书记不适应工作岗位的可在全区统筹调整。区财政将每年为每个派驻村安排5000元“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费,并原则上按照每月不超过520元标准为“第一书记”据实报销差旅费用。
(3)生活保障。对选派为“第一书记”的,由派出单位一次性向发放2000元到村必需品购置补助,购买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规定承担“第一书记”任职期间的体检费用、医疗费用,按所在乡镇党委每月审核盖章的考勤记录表为“第一书记”据实发放50元/天的伙食补助费用,按照对边远乡镇的划分,向“第一书记”发放每人每月200-300元边补。
(4)人文关怀。每年组织一次全区“第一书记”座谈会,邀请区领导帮助“第一书记”答疑解惑,组织部门不定期与“第一书记”交心谈心,掌握思想生活状况、解决实际困难,让“第一书记”有底气谋事。
(5)荣誉激励。组建工作专班拍摄“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微电影,采取制片人跟班学习、乡镇协助拍摄方式,深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中帮扶故事、点滴真情,利用电视台、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农民夜校课堂等平台面向社会报道,广泛宣传党委政府脱贫好政策,树立优秀“第一书记”典型,激发“第一书记”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