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1+1+4”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布局助力打造道德之城、文明之城

责任编辑:区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区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8-03-09 点 击 量: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治眉兴眉“135”总体布局要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东坡区立足“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把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采取“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个结合”措施,不断开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一个主题。将2018年明确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年”。围绕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社会秩序、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内容,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二、围绕一条主线。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主线,举全区之力坚定不移扎实推进。一是各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市级部门,吃透精神、做好谋划,提出工作计划;二是区委宣传部牵头,结合东坡实际,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各项测评标准,及时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三是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全区单项目标考核。

三、突出四个结合

(一)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一是广泛开展基层创建工作,区委农工办、区治理办、区文明办等部门以“四好村”建设为着力点,严标准高质量创建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以环境治理、习惯养成、风尚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最美东坡乡村。二是全区23个乡镇进一步规范治理标准,探索推行“一核多元、合作共治”乡村治理模式,逐村修订村规民约200余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三是开展各类移风易俗弘扬新风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文化阵地的教育作用,围绕弘扬东坡文化、传承东坡精神、培育优良家风家训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文艺汇演、基层宣讲、“坝坝会”等方式开展各类活动400余次,进一步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

(二)与弘扬东坡文化相结合。一是由区政府出资,探索建立东坡小学、苏辙小学等学校教学试点,将东坡文化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全体验融入教育实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东坡实践”。二是以探索苏轼修身思想为契机,在全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倡导“远离牌桌、酒桌,多进书桌、健身房”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巩固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结合大旺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培养老年人进退舍得、乐观豁达的精神气质,进一步打造东坡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

(三)与打响“东坡好儿女”品牌相结合。一是开展“东坡好儿女”、“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巡讲报告100余次,让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走进乡村社区、走进学校企业、走进机关单位,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东坡好儿女”名录库、“东坡好儿女”帮扶救助基金,丰富“东坡好儿女”城市元素。三是充分发挥“东坡好儿女”基金的作用,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帮扶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东坡好儿女”的价值导向。四是建立东坡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品牌,壮大“东坡好儿女”群体。

(四)与自身岗位相结合。一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启动师德师风主题宣传工程,以学校先进教师典型作为鲜活教材,开展巡回宣讲60余次;结合“东坡好儿女最美教师”楷模奖,对师德高尚专家学者进行表彰奖励,营造争创典型的良好氛围;探索实行“导师制”,发挥业务精湛、品德高尚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感召新教师勤学习、善思考、长本领、明师德。二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成立医德医风考核小组,定期召开医务工作座谈会,向各医院、卫生院门诊、住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和社会满意度调查表,对反映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各医院、卫生院相继完善医德教育、医德考核办法等制度,有效树立了医务人员良好形象,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三是充分发挥网格员桥梁纽带作用,开展“语言沟通”、“事件甄别”、“观察分析”、“协调处理”、“化解纠纷”、“服务管理”六项专题培训20次,全面提高网格员掌握辖区单位、门店、小区、房屋和居民动态数据能力,并通过大数据支撑、志愿服务等举措,探索建立整合包含医疗、养老、文化、矛盾调节、食品安全等服务资源的零距离服务平台,用点滴服务、宣传引导、示范带头,向群众传递党委政府温暖、传递社会正能量,共创共建共享友爱互助、温馨和睦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