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工作机制有保障。一是成立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难点工作亲自调研、指导和批示。二是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部门、乡镇保证目标任务。三是按照0.12元/人的标准对未成年人工作专项经费予以保障。近年来安排实施未成年人民生工程项目总计投入达2.1亿元。
整合资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齐构建。突出学校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爱心教育、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实践活动240余次,发放相关资料2000余份。抓好家庭教育。注重在“家庭、家风、家教”上下功夫,推进家委会建设,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征集好家规50余条,入围四川好家规1条,眉山好家规2条。涌现出全国文明家庭李俊英家庭、全国最美家庭黄惠鹂家庭、中华书香家庭孙文华家庭等先进典型。创新社会教育。建立由学校在职教师、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在课外对学生免费开放绘画、书法、舞蹈、经典诵读等活动项目60余次,参与学生3000多人次。
搭建载体,“知行统一”教育内涵重实践。扎实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东坡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作家刘小川到全区各中小学举办“东坡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寻找美德少年”、“童心向党”、“诵读经典”等主题实践活动100余次。涌现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李佳,全国最美中学生李东骏,以及四川省美德少年宋丹丹等未成年人榜样。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采购十余项公益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公益团队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文明礼仪、心理辅导等教育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近1000余人。涌现出“李妈妈爱心团队”、“金色阳光家园”等本土知名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组织。创作健康向上的未成年人优秀文化产品。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原创舞蹈作品《暖冬》获“星光耀香港”2016全国校园综艺大赛最高奖项“最佳原创奖”,舞蹈《女儿花》、《小脚丫》荣获四川省少儿电视艺术大赛最佳表演奖。营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累计制作各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栏、黑板报、橱窗200期。各级媒体刊发、播放我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新闻或稿件80余条。
建强阵地,“馆校衔接”工作平台助拓展。一是先后争取和投入800万元完成3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个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和1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任务,每年财政安排近100万元的运行费用保障阵地正常运转。二是组织动员各级文明单位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帮扶,近两年来共投入结对共建资金100万元,派出辅导员志愿服务300余人次。三是组织全区12200余名学生到三苏博物馆、烈士陵园、档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的开展实践体验教育活动。
净化环境,“绿色健康”成长空间好营造。加强网络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聘请“五老”义务监督员对网吧进行有效监督。相关部门检查网吧500余家次,处理相关案件13起。加强网络环境的清理净化。积极清理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网上低俗内容,清除有害信息链接400余条,删除淫秽色情图片300余张。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扫黄打非”和整治文化市场工作力度,清除虚假违法印刷品广告17条,查缴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3136张(册)。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出版物流动摊点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