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中国泡菜城”总体规划面积13.61平方公里,建园以来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六个“全国唯一”:唯一的泡菜食品产业城,唯一的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唯一的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唯一的泡菜专业博物馆,唯一的经商务部审核颁布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唯一的泡菜行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集旅游商务会展、产业集群加工、原料基地种植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2017年6月,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创建单位。
一、以利益联接为纽带,打造产业融合种植基地
整合项目,高标准建设万亩原料基地。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核心示范区6000亩,引进5家知名泡菜企业、4家大型专业合作社,培育种植大户32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基地1.5万亩。
订单生产,形成利益链保障。通过公司+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或与农民订单合作方式,每年提供优质原料6.5万吨以上,基地农户年人均蔬菜销售收入3000元。标准化种植解放劳动力,常年性和季节性务工农民达1000余人,增加务工收入800万元。
二、以园区环境为重点,优化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抓市政建设,完善要素保障。园区建成“三纵三横”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网设施,水、电、气、通讯等要素配套完善,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建成专业博物馆、国家质监中心、泡研院等实现“六个”全国第一。
抓园区党建,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党建,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服务机构,职能部门派驻园区,窗口前移,“一站式”服务;制定联系企业制度和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制度;着力行政效能提升,实现“急件、要件不过夜,转办事项两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以企业集群为方向,壮大产业融合发展主体
招大引强,促企业集群发展。始终坚持“一园一主业”,引进大型泡菜企业29家,其中亿元企业10家,泡菜广场风情街入驻企业和商家22户。2016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90亿元,其中泡菜食品产值近40亿元,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44%,实现5000多农民进厂务工,转变为产业工人,增加务工收入约2.3亿元。
转型升级,促品牌价值提升。依托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质检中心,强化质量检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20余个,增加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市、区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抓品牌创建,园区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4个、四川名牌产品6个。“东坡泡菜”品牌价值达104.64亿元。
反哺农业,基地提质增效。带动全区建成30万亩标准化泡菜原料种植基地,订单率超过80%,促进15.5万户基地农民年增收6.5亿元。
拓展外销,电子商务兴起。园区开设苏宁易购特色专营店,园内企业纷纷进军电商市场。配合市上成功举办“东坡泡菜”互联网主题宣传招商活动,成效显著。
四、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丰富融合发展内涵
着力泡菜文化传播。注重泡菜文化与东坡文化有机融合,园区连续八年作为中国泡菜博览会主会场,举办系列泡菜品牌营销推广活动,成为中国泡菜展销会永久会址。
推进4A景区创建。建成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泡菜文化广场、企业参观生产线、万亩绿色田园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景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下一步,中国泡菜城将聚焦“东坡味道”,科学统筹规划,狠抓湿地公园、李记乐宝等项目建设,筹备建设中国泡菜城永久会展中心,快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早日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