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投用7所学校之苏洵中学

责任编辑:东坡区教育和体育局 文章来源:东坡区教体局 发布日期:2019-06-13 点 击 量:

近年来,市、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先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城区扩容工程,积极新建公办学校,努力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2019年9月,全区共有7所学校建成并招生,城区学校就学压力得到逐步缓解,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苏洵中学

三苏故里,天府眉山,崇文重教,延续千年文脉。2019年,眉山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投入1.4亿元,倾力打造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城市精品公立初中——眉山市东坡区苏洵中学。学校地处眉山中心城区西北片区,紧邻苏洵公园、成乐高速及成绵乐高铁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6个行政班,可容纳学生近2000人。

苏洵中学作为全国第一所以苏洵命名的公立初级中学,以厚植苏洵文化为底色,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亮色,以彰显创新文化为特色,响亮地提出了“三色教育”文化理念。学校秉持“见微知著,奋进求新”的校训,构建“三色共生”课程体系,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三色生本”课堂模式,实施“四育一体”德育路径,组建专业自尊、发展自觉、价值自足的“三自教师”队伍,培养有底蕴、有担当、有光芒的“三有学生”。

一、一流的硬件设施

苏洵中学是区域内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硬件最优、设施最好的公办初级中学之一。学校建有2栋教学楼、2栋实验楼、1栋办公楼、1栋综合楼、1栋风雨操场及食堂,场外布置1个400米的环形标准田径场,6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等。设地下停车库(车位100辆),地面临时停车场(车位50辆)及附属工程等。配有设备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录播专用教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图书馆、创客工作室等。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无尘板和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学设备。

二、专业的教师队伍

中学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苏洵中学组建了一支专业自尊、发展自觉、价值自足的“三自教师”队伍。苏洵中学首批教师40人,主要来自于四个渠道:一是通过公开竞聘,从城区初中选拔优秀拔尖教师24人;二是通过考调程序,从农村初中选拔优秀骨干教师8人;三是通过公招程序,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青年教师5人;四是通过人才引进,从区外初中选拔优秀男教师2—4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积极上进、热爱教育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100%拥有本科文凭,80%曾经在区级以上赛课活动中获奖,50%曾经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30%曾经获得区级以上教育成果奖励。

三、先进的办学理念

苏洵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在文坛与政坛上熠熠生辉,还培养苏轼和苏辙两位光耀古今的大文豪,这些为苏洵中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长期的革命建设,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涵的红色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学校的红色基因,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始终。创新是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灵魂,苏洵中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生。基于此,学校提出了“黄红紫三色教育”理念体系。黄色代表“底色”,是根植传统,传承苏洵精神的体现;红色代表“亮色”,是立足当下,不断发扬红色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体现;紫色代表“特色”,是着眼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现。苏洵中学坚持植根传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教育信念,提出厚植底色、弘扬亮色、彰显特色的教育口号,贯彻固本夯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办一所底蕴深厚、紧跟时代、特色鲜明的新样态学校,致力于培养有底蕴、有担当、有光芒的“三有”学生。

四、完善的课程体系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是国家要求、学校追求和学生需求有效整合的结果。苏洵中学以“三求一体”为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路径,构建了“三色共生”全课程体系,“全课程”涵盖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所有影响。依据课程类别来划分,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主要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地方课程主要是《生活、生命与安全》《美丽的四川》等;校本课程主要包含创客教育、STEAM课程、苏洵文化课程、组织认同课程、特色社团课程和主题德育活动。隐性课程主要包含校园环境、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师生关系建设、校风、教风和学风。依据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划分,苏洵中学的课程体系又可以分为基础通修、兴趣选修、特色精修和自主研修等四大类课程。“全课程”体系拓展育人时空观,充分激活和发挥学校所有教育元素的最大化教育功能,为苏洵学子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菜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形成了苏洵中学核心竞争力。

五、有效的德育路径

苏洵中学以“见微知著,奋进求新”为校训,“见微知著”语出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静心者,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知著要求苏洵师生能够静心思考、静心求学,于细微之处看到宏大的世界。基于校训,我校把“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细节德育”的重要路径。“细节德育”把德育的大概念、大目标,细化成具体的、可视可感的基本德育要求和规范,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把德育的总体目标按照不同的学段细化到每学期、每月份、每星期甚至每一天,表述为详细具体的道德行为成长要求,成为孩子们一读就明白的一个个具体的规定。并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实施德育活动,改进课堂教学,对症治疗,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依据“三色共生”课程体系提出了“四育一体”的德育路径。具体指的是学校教育、家庭共育、社会教育和组织教育。四种教育路径共同配合,促进“三色共生”课程的实施,助力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苏洵中学的建立,展现了眉山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教育优先”的发展思路,是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增强人民获得感的惠民工程。我们相信,苏洵中学这颗公立教育的新星,必将照亮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