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公社区:网格化管理 心连心服务

责任编辑:大石桥街道办事处 文章来源:大石桥街道办事处 发布日期:2015-06-05 点 击 量:

  6月3日晚上,家住新区江乡路某小区的高进夫妇刚到家门口就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纸。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纸撕下,这才开门进屋。究竟是一张什么纸?竟让夫妻俩这样认真对待?

  一纸“告知书”,提高入户走访效率

  看了纸上的内容后,高进告诉妻子:“小车今天来过了,下次入户走访时间是7月4号,你记一下。” 高进是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江公社区居民,他口中的“小车”正是社区网格员车丽红。原来,今天是车丽红到居民家入户走访的时间,而高进夫妇下班后直接去了乡下岳母家,错过了入户走访时间。

  “我们都是在下班时间‘错时走访’,但仍有些居民不在家。我们扑空不说,也影响入户走访效率。”网格员车丽红说,他们在入户时,都会向居民发放“入户走访告知书”。若遇居民家中无人,则将其张贴于门上,居民可根据时间安排协商预约。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完善、深入、科学、系统的网格化建设,促进服务精细化、常态化、动态化,真正把服务民生、排忧解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到网格内。“了解居民的生活现状,掌握辖区居民第一手资料,是网格管理工作的基础。”该负责人说,“入户走访告知书”是该社区在网格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一张盖有社区公章的“告知书”上,包含网格员个人信息、联系方式、服务内容、以及下次到访时间。这是该社区在居委会、小区里张贴网格员公示牌的另一种宣传方式,不仅让大家对网格员更熟悉,也让入户走访效率得到提高。

  用心用情,用行动取信于民

  6月4日上午,网格员何晓丽正忙着将前期采集、了解到的信息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需要录入的信息被分成民生服务、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突发事件报告等七大类。每个大项又分成若干小项目,小项目还有子项目。

  “我们坚持‘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就是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何晓丽说,通过入户走访,对居民有了更深的了解,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越来越多。他们也积极为居民服务,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以前,居民们认为我们网格员的工作就是走形式,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信任。现在,大家都主动地反映情况。”

  去年11月,该社区安和街某小区6楼住户发现卧室的窗户旁有一个马蜂窝,可不知道可以让谁帮忙摘取。何晓丽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系了消防队员,马蜂窝被成功摘除。该住户感动不已,每次看到何晓丽都热情招呼,邀请她到家坐坐。

  “以前是自己到社区开证明,很恼火,现在都是小何给我送到家。”80多岁的苏庆苹是攀枝花人,户籍在原居住地的她每3个月需要到社区开具证明,才能领取老家的低保。何晓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老人上门服务。

  为行动不便、老弱病残等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对该社区网格员来讲是常事。此外,网格员还为居民提供如廉住房申请流程、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相关手续等各方面政策宣传、咨询等服务,真正做到收集民意,为民服务,用行动取信于民。

  随时随地, 为群众排忧解难

  去年一个冬日晚上9点多,网格员李建文正在照顾生病的女儿。这时,有居民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在他服务的网格内受损。李建文将女儿丢给妻子照顾,自己立刻赶到该小区。原来,车主李先生到这里看望父母时,将车停在了小区外。晚上,准备开车回家的他发现车窗被楼上掉下的玻璃砸坏了。李建文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车主,一边和小区物业人员一起排查、了解。最后得知,小区内一业主的房子正在装修,工人下班时没处理好窗户,所以玻璃掉下来砸到李先生的车。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李建文联系上业主,就双方协商解决的事宜进行协调。

  处理完事情已是深夜11点多,李先生非常感激,他说自己无意在小区里看到了有李建文信息的公示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了电话,没想到对方立刻就赶来了。自去年6月,江公社区15名网格员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居民们对社区的网格化服务赞声一片。社区群众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有事随时找网格员”。截至目前,该社区通过网格管理,已发现并处置各类问题730余件。随着问题发现和处置的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群众的心结解了、抱怨少了,满意度也提高了。